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7章 安定與動蕩(又捉蟲)

關燈
野心勃勃的瑪麗, 一邊歆羨著南邊高配版蘇格蘭,一邊毫不客氣的給對手伊麗莎白送“溫暖”。

1561年夏,她通過不懈努力, 終於把約翰·諾克斯這位大神給“送去了英格蘭”。

為了維護自己寬宏大量的君主形象, 也為了她“君權至上、宗教和解”政策的一慣性, 瑪麗當然不會輕易動用暴力驅逐。但是,自1560年冬起,她頒布了一系列針對性法令, 圍追堵截, 限制行動,意圖鏟斷諾克斯的公開集會、布道宣講之路。

對,高貴寬容的蘇格蘭女王,甚至沒有直接宣布諾克斯的“長老會”為“非法”。她只是要求士兵保護天主教堂,嚴厲對待暴徒, 把普通人一點點同那些狂熱教眾分開。

被瑪麗潑夠了冷水的諾克斯, 十分憤怒。可他如今信徒數量不足,又沒獲得地方領主的足夠支持,難以領導一場轟轟烈烈的“起義”。偏偏,他的自尊心, 並不允許他去搞陰謀暗殺。於是, 這位新教導師,過得愈發痛苦。

這時候, 他的“資助人朋友”、“托克”從英格蘭來信了。他說,那兒的女王,是真正的新教徒,篤信日內瓦那邊的教義,不讚同天主教繁文縟節, 加爾文的弟子很可能獲得伊麗莎白的青睞。所以,他鼓勵諾克斯,去那裏開拓新事業。

第二封信,按照瑪麗的授意,寫得更露骨了。“托克”跟諾克斯剖析,以鄰國地域之廣,人口之眾,他很容易在那裏發展忠實信徒。屆時,他可以英格蘭為基地,越過邊境,解放蘇格蘭。而且,新教女王對天主教應有天然的仇視,定會鼓勵他的舉動。

第三封信,則是舉著其導師加爾文的經歷作例子——那個法國人,受國君迫害後,來到瑞士日內瓦,建立了一個大型新教教區;而後,以他堅強的意志和明智的領導,遙控引導法蘭西本土的胡格諾信徒,繼續發展壯大。

其實,瑪麗認為,這些個理由,都不是很站得住腳。但是,管他邏輯不邏輯,總要哄哄諾克斯再說。

結果,他還真上當了。

當蘇格蘭女王得知禍頭子竟主動離境、前往英格蘭,她誠心誠意在胸前劃了好多個十字。

——去吧,去吧,離開蘇格蘭,帶走你的宗教狂熱,還我一個安定清靜的王國。

——去吧,去吧,到英格蘭,去“迫害”那裏的天主教徒,讓他們領悟蘇格蘭的“好”,讓他們渴望一個“堅持舊教”的君主吧。

為慶祝那個頑固加爾文信徒的離開,瑪麗甚至開了好幾場舞會。這半年裏,她過得比以前壓抑多了——那個古板狹隘的約翰·諾克斯,憎惡一切日常生活中的歡樂;他認為音樂、舞蹈、詩歌,這些美的存在都是魔鬼的誘惑;他緊盯著愛丁堡的宮廷,時不時抨擊女王沈迷享樂。

因為新教徒的嚴厲措辭和尖銳批評,使得不像女王那般心志堅定的人們滋生畏懼;而他們的退縮,也部分影響了瑪麗的興致。

現在討厭鬼走掉,瑪麗和她的玩伴們,就比較能安心的娛樂了。

宮廷侍仆、法國詩人夏特裏亞爾,曾模仿他的前輩龍薩,興致勃勃給女王寫下不少溫柔多情的頌歌。騎士對女主人的愛慕多麽尋常啊!四瑪麗都被他高漲的浪漫所打動,她們和女王一起,默許他略顯唐突的殷勤,近來還接受他的建議,模仿法蘭西,在宮內演出了一場“假面”喜劇。

這時節,薩伏依公爵的使團來訪,恰恰送來一位好嗓子的意大利人大衛·李喬。大夥發現,這個來自皮埃蒙特地區的青年,男低音相當出色,還會填詞譜曲,著實惹人喜愛。女王於是懇請使團長割愛,把他留在了自己身邊。

愛丁堡王宮內的小聚會,自此接連不斷。文藝演出再次占滿瑪麗的夜間時光。在女王“勞逸結合”的號召下,最勤奮恭謹的梅特蘭德也欣然參加。在一場舞會過後,他終於獲得女王首肯,與她的侍女弗萊明小姐訂立婚約。

掛著大使一職的蒙哥馬利,亦奉旨娛樂,還多次陪著女王外出打獵。他帶領一隊衣著鮮艷的騎手,肩負起保護女王的重任。眼見天清氣朗,他胸中那股淡淡鄉愁,似乎正被蘇格蘭海風所吹散;而瑪麗帶著獵鷹、親切向途中所遇問候者們答禮的模樣,更令他心情愉悅。

如果……她不堅持穿褲裝騎馬就更好了。蒙哥馬利想。唉,這裏到底是蠻荒了些;連法國宮廷精心養育的太子妃,最近都變粗獷放肆了。

蘇格蘭人可沒那麽留意些許小事。不過短短數年,王國就一掃先前之頹喪。社會穩定,政治清明,經濟改善,民眾愈發敬畏君主權威,哪會註意這些細節。而長住愛丁堡的女王,以其歡快明麗的風格,激發了當地人的自豪。臣民對君權的崇拜裏,漸漸的增添了許多對瑪麗個人的喜愛。他們甚至自發創作讚美的吟唱——那些諂媚的辭句,簡直要把瑪麗弄得飄飄然。

蘇格蘭有了幾分歌舞升平的氣象,他們的姻親法蘭西,最近卻不怎麽好過。

當蘇格蘭暫時扼殺了諾克斯的傳道危機,法蘭西卻陷入新教和舊教劇烈對抗。

因為長子遇刺,亨利二世更加兇狠的壓迫新教勢力,恨不得把他們統統關起來或燒或吊。可是新教徒不肯束手就擒,他們除了奔逃反抗,還時不時繼續“神聖暗殺”。偏偏兵力的虛弱,導致亨利二世常常撲滅一處,又發現另一處新開始冒煙。

盡管還沒爆發大規模混亂,但也夠法國國王忙的了。

其實,這個時期新教徒的數目,恐怕連法蘭西人口十分之一還不到。如此負隅頑抗,而不選擇逃亡,多半因為,身後還有其他勢力撐腰。

瑪麗漸漸看清現實——史上法國的宗教戰爭會持續多年,除了經濟原因,封建貴族割據、地方自治勢力和中央的沖突,也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
亨利二世,一個如此強勢的君主尚無法掌控全局;若換了他年輕的兒子,更難消滅封建殘餘,實現集權統治。

信仰,則是分裂的極佳借口。

所以,真實歷史中,最後結束戰爭的,是賜予胡格諾派平等權利的“南特赦令”,是擁有旺多姆公爵領的與納瓦拉王國的地方大貴族、待瓦盧瓦男嗣斷絕後上位的宗室成員、改信天主教的昔日新教徒,亨利·德·波旁。

瑪麗為此,沒少寫信給弗朗索瓦,提出自己的看法。

法國王儲剛養好傷,就隨著父親四處滅火去了。他相信,宗教妥協才是歷史潮流。他懷著一顆寬恕之心,緊跟亨利二世身邊,乃是希望,在國王和新教徒之間擔任緩沖。

這個任務頗為艱難,卻是他和妻子難得的共同意願。所以,他不辭辛苦,堅持己見,在法蘭西各地奔波著。

這位蘇格蘭國王,在回信中,為短期未能和妻子團聚表達了深深的遺憾。他勸妻子不必趕回動亂中的法蘭西,自己卻須得堅守這個他生長的國度。

而且,他正為他的努力感到自豪——因為王太子和洛比塔爾大法官聯合諸位重臣,極力勸說,法蘭西終究還是和宗教裁判所擦肩而過。

“我已親眼見到,壓制越深,反抗也就會越劇烈;尤其是,對方已成為秉持最狂熱信念的群體時。”弗朗索瓦在信中道。“如你所言,‘胡言亂語就像一包炸(;)藥,唯有引爆在在狹小、密封的容器裏,才會釀成大禍’【註一】。”

瑪麗知道,按亨利二世的思路,法國的宗教戰爭,只能以恢覆天主教絕對統治而告終——哪怕他亦喜歡世俗國家;他的性格,他的認知,也決定了他不容忍新教徒們屢屢違逆他。這種非黑即白、絕不和解、強行排異的舉措,倘若如鄰居西班牙那般,最終,只會造成國力衰敗倒退。

法蘭西勉強也算她的半個祖國,如果可能,瑪麗還是希望,結果不要那麽慘烈。

但年輕的弗朗索瓦,顯然並不能左右局勢。就在1562年2月底,法國小城瓦西,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慘案。

慘案的主角,是忠實舊教信徒吉斯公爵。

亨利二世全國鎮壓新教徒的時候,他除了搶著幹活,就是協同弟弟洛林紅衣主教,一起跟德意志諸侯搞外交:希望他們保持中立,別幫法國的胡格諾派攪事。他倆剛贏得了路德宗信徒之一·符騰堡公爵的保證,滿心喜孜孜,正準備回巴黎;偏偏他們途徑瓦西,無意間鬧出一件大事。

吉斯公爵和扈從,原本只計劃停歇此地片刻。瓦西雖是吉斯家族的世襲領地,但名義上,已充作了太子妃瑪麗的嫁妝。幫忙代管的舅舅們,整日勤於國家軍政,難免忽略此處。直至“腳踏實地”,他們才察覺,這裏已壘起了新教徒的巢穴。

新教徒們聚集在城外某谷倉——那兒已經建得很像個新教教堂。吉斯公爵遣去勘察的侍從,發現了一個胡格諾派牧師,正帶著信徒們齊聲高唱著新教的“聖歌”。

“什麽?那些家夥,本該附庸於領主的!”洛林紅衣主教憤怒至極。

“他們膽敢在我跟前、如此違抗嚴禁新教傳道的律條,著實可惡!”吉斯公爵大吼。

在主子的授意下,公爵的屬下們沖進谷倉,意圖教訓下那群不馴服的子民,好讓他們回歸正途。被打斷儀式的新教徒,自然憤而反抗。但他們手無寸鐵,只能隨手撿幾塊石頭,朝進攻者們胡亂扔去。

吉斯公爵剛剛接近現場,就恰好被石塊擊中了顏面,登時鮮血直流。一心護主的侍從,愈發怒氣沖天,持劍大砍大殺起來。吉斯公爵盡管一開始無意,但他不曾阻止手下施暴……

谷倉裏的一通屠戮,最終收割了八十餘條人命——有男有女,有老有幼,按照現行律條,他們原本罪不至死。

得到消息的極端天主教徒們,彈冠相慶,歡欣鼓舞。而全法蘭西的新教徒,則為此悲傷恚怒。

“他們罵他希律王【註二】,並請求陛下審判兇手。”弗朗索瓦的信函裏充滿擔憂。“但是陛下毫不猶豫的拒絕,還聲稱,該給搗亂分子予以警告。我覺得這樣並不妥。逝者已去,總該試著安撫生者……宮廷裏的分裂在加劇,蒙莫朗西和旺多姆公爵聯合指責他們的同僚,卻也拿不出什麽好辦法……”

吉斯公爵本人,則對此事頗為糾結。外甥女讀他的來信,亦能察覺舅舅的矛盾心理。“瓦西之事死傷慘重,非我本意。但再遇到此類情況,恐怕,我還是會允許手下制止那些異端……”

海那邊,法蘭西的混亂,仿佛還看不到盡頭。

瑪麗覺得無可奈何。經濟問題、地方勢力與中央、宗教矛盾糾纏一起,偏偏國君還毫不退讓。這樣下去,即使以強勢手段暫時控制、甚至來一場聖巴托羅繆大屠殺【註三】,都無法恢覆“和平”。

而且,這般持續不斷的動蕩,將對社會生產造成極大的破壞。迄今為止,法蘭西人口明明還是西歐第一,工農業基礎也是最好的,卻眼見要在大航海時代,落於英荷之後了。

瑪麗送出的水銀鏡配方,確實在法國大量投產了,收益也相當可觀。除了支付原本欠她的“專利費”,剩餘大部分,都填作了亨利二世的軍費——用來鎮壓國民。瑪麗簡直嘆惋:史上太陽王路易十四也以此來養軍隊,但人家至少是搞對外擴張、不是內戰啊!

唯一慶幸的,就是在洛林紅衣主教的運作下,那筆餘下的“專利款”,現錢五十萬利弗爾,總算安安全全運到了蘇格蘭。

被拖欠許久的債主瑪麗,幾乎想要淚流滿面——史有記載,法國王室信用素來不好,賴賬稀松平常;她仗著兒媳婦的身份,總算還沒吃大虧。

據吉斯舅舅講,本想給她再爭取幾年分紅;可惜王室財政持續緊張,此事只得暫緩。

算了,瑪麗暫時也沒法計較。她拿著法蘭西傳過來的銷售數據,盤算蘇格蘭緊跟投產的可行性。

不行,還是太多不便。

法國有一個時尚奢華的宮廷作文化標桿,且貴族數目龐大、家底豐厚,彼此之間關系緊密,銷路都是現成的。因此,他們搶占威尼斯人的市場,簡直輕而易舉。蘇格蘭就沒有那麽好的條件了,海路運輸也欠發達,且沒有強大王室打廣告的水銀鏡,恐怕難以獲得歐洲大陸的青睞。至於隔壁英格蘭,市場本就不大,同時有威尼斯和法蘭西貨品競爭,亦缺乏勝算。

再說,蘇格蘭本土的玻璃工業,基礎還相當薄弱。產品質量,乃至保密工作,都問題多多。

長期悉心研究之後,卻發現法蘭西模式不可覆制……瑪麗對本地奢侈品工業,幾乎失去了信心。

唉,要她是伊麗莎白該多好。瞧人家英格蘭,依托紐卡斯爾煤炭業供養,取暖、玻璃、制皂、制糖、制鹽業樣樣發展迅速……這才叫工業體系完整,這才有進步提升的希望啊。

瑪麗更想要英格蘭了。

她沒有耐心等伊麗莎白自動讓位。若不發生特殊情況,童貞女王本來就很長命;況且,誰知這個年近三十的表姑,什麽時候就打算結婚生子了呢?

種種陰暗想法,如小樹苗,在瑪麗心中簇簇生長。

她一次沖動,在給英格蘭的外交函中,夾帶了“時尚的禮物”。

包括她剛收到幾面精致水銀鏡(含汞)、婆婆贈送的意大利皮手套(甲醛甲苯嚴重超標)及一批重金屬美白化妝品(這就更不用說了)。

雖然本是投其所好,也多半沒明顯效果……但……好卑鄙的感覺。

瑪麗收到伊麗莎白那熱情洋溢的回信時,更是狠狠唾棄了自己一把。

可這是權力鬥爭呀。

其他暗搓搓的運作,還得持續下去。

待到1562年年底,她終於逮著了“光明正大”的機會。

作者有話要說:瓦西慘案內容,參考《細說凱瑟琳·德·美第奇與法國宗教戰爭》

【註一】房龍:這話是我說的沒錯。(笑)

【註二】《聖經》中,耶穌的引路人,施洗約翰便是為希律王所殺。這個殉道者與暴君的故事裏,還有個被國王繼父“覬覦”、(有可能)鐘情於約翰的莎樂美。歷史上,這一直是很好的創作題材。

【註三】聖巴托羅繆大屠殺是法國天主教暴徒對國內新教徒(胡格諾派)的恐怖暴行,始於1572年8月24日。從法國宮廷暗殺新教領袖開始,民眾亦“自發”屠殺新教徒。暴行由巴黎擴散至全法國,持續了幾個月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